齊魯網·閃電新聞7月26日訊 7月26日,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“深化產業融合 賦能鄉村振興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——惠民縣專場,邀請惠民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,副縣長裴震,惠民縣委農辦主任、惠民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、局長,惠民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宋召武,惠民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、農經中心主任田小偉,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先勇,介紹惠民縣鄉村振興相關情況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裴震介紹,近年來,惠民縣聚焦“1357”工作體系,錨定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?!钡目傄?,把“過程黨建”貫穿“三農”工作全過程全方面,創新建立產業黨建聯盟,圍繞“組織聯農、服務惠農、產業強農、增收富農”各環節,做到“三農”工作開展到哪里,黨建引領就覆蓋到哪里,實現了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、深度融合?;菝窨h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、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范縣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榮譽稱號。
強組織“聯農”,提升鄉村振興“組織力”。健全組織體系。堅持把黨旗插在鄉村振興一線上,聚焦糧食、果蔬、食用菌、畜牧四大特色優勢產業,成立四大產業黨建聯盟,構建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組織為核心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龍頭、社會組織為支撐的“三位一體”組織體系;創新組織形式。堅持把支部建在新型農民經營主體上,采取單建、聯建、掛建等方式,組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支部90個,實現有黨員的新型經營主體黨組織全覆蓋。通過黨建引領、黨員帶動,進一步增強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;激發組織活力。按照把村內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、把黨員培養成村干部、把村干部培養成產業帶頭人,實現人才優勢聚集。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深入農村一線,常態化開展大走訪活動。目前,累計走訪近40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推送惠企政策400余次,開展技術服務220余項。
優服務“惠農”,提升鄉村振興“服務力”?!耙粭l龍”推進。創新“一條產業鏈、一名牽頭領導、一名部門負責人、一個工作專班、一個產業黨建聯盟”推進模式,通過龍頭企業帶動,實現縣域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抱團發展,引導群眾積極融入農業產業鏈條,以聯農帶農實現強農富農;“全鏈條”融入。將黨建融入產、供、銷全產業鏈,讓本地“土特產”更好地服務城鄉、致富農民;“全要素”保障。發揮產業聯盟動員群眾、集聚人才、整合資源等優勢,建立聯席會議制度,協商解決實際問題136個。與縣域內8家金融機構簽訂黨建共建協議,聯合推出“興農貸”“專利貸”等多種產品解決融資難題。
興產業“強農”,提升鄉村振興“支撐力”。做好“規?;卑l展文章。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扎實開展糧食單產提升行動。2022年底,全縣糧食總產量突破76萬噸,位居全市第1位;始終把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“頭號工程”,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5.03萬畝,畝均增產約150斤,增加糧食產能1.57億斤以上,主要做法被副省長陳平同志批示;做好“特色化”發展文章?,F有瓜菜播種面積50萬畝,年產168萬噸,位居濱州市首位;食用菌年產量16.8萬噸,產量占全市產量的40%;做好“集群化”發展文章。畜牧產業發展勢頭強勁,全縣共有各類規?;笄蒺B殖場423家,畜牧業從業人員達2萬余人。2022年,全縣生豬存欄57.84萬頭,年出欄81.81萬頭,穩產保供指標連續三年穩居全市首位。
促增收“富農”,提升鄉村振興“發展力”。農業融合有力。依托惠民縣孫子文化、老渤海紅色文化、黃河文化等資源稟賦,發展創意農業、農事體驗、康養度假等高端產業,培育起一批田園綜合體、特色小鎮、美麗鄉村等農旅融合發展載體,實現田園變景區、資源變資產、資產變資金;主體蓬勃發展。通過政策引導,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。截至目前,全縣涉農企業已達140余家,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2700余家,經市委、市政府認定的市級重點現代農業園區28家;鄉村變美煥顏。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成功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76個,高標準打造3個農村人居環境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提升示范區。今年,惠民縣作為濱州市本批次唯一的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,統籌整合各級銜接資金4000萬元,規劃打造“一帶兩區”空間發展格局,實現天“藍”、村“美”、路“暢”、水“凈”,奮力打造全省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樣板工程。
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:“要立足國情農情,體現中國特色,建設供給保障強、科技裝備強、經營體系強、產業韌性強、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”。下一步,惠民縣將以加快建設“農業強縣”為目標,聚焦“品質之求、精明之路、擔當之行”,在“規?;?、數字化、社會化、品牌化、融合化”五個方面著手,以“五化”促“五強”,著力破解“農業大縣”向“農業強縣”跨越過程中的瓶頸制約,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。
生產“規?;?,實現供給保障強。全力穩定糧食產能,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創建縣級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1處,鎮級千畝糧食高產示范方14處。實施種業強“芯”工程,打造3萬畝小麥育種基地,開展玉米、棉花等新品種試驗。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投入力度,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.7萬畝,打造0.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。加強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與技術培訓,引進蔬菜、食用菌、果品優質高效新品種。聚焦畜牧升級,積極推進惠豐農牧、牧原13場等項目年底前達產達效,推動盛茂亨寵物飼料企業二期項目加快建設。
信息“數字化”,實現科技裝備強。加快“智慧農場”試驗示范基地建設,全面開展小麥、玉米無人駕駛自主作業、智能農機裝備、全生長期智慧種植和田間主要作業環節關鍵技術試驗示范。開展種糧大縣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,探索農業精準承保精準理賠的“數據+科技+管理”協同管理機制。實施“數字興農”和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,依托配套電商服務,加快發展訂單直銷、網絡直播、連鎖配送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,為優質農產品建立廣闊的上行渠道。
服務“社會化”,實現經營體系強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發展適度規?;洜I,走規?;?、集約化、服務化道路。組織實施各類示范主體申報工作,全年新增縣級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家以上,培育產業化聯合體2個,發展農業產業強鎮2個以上,鄉土特色產業名品村15個以上。推進土地經營權及其他產權健康有序流轉和交易,確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保持在65%。做優做強農業龍頭企業,培育扶強一批引領支撐產業發展的“鏈主”,通過對標找差、擇優借鑒,達到發展線,走在最前沿。
營銷“品牌化”,實現產業韌性強。加強對“惠民原耕”區域公用品牌推廣力度,對現有授權管理、標識包裝使用制度等進行完善,構建能進能出、優勝劣汰的準入和退出機制。依托“濱菜紛呈”公用品牌,加快培育預制菜產業,推動鑫誠農業(中央廚房)食品產業園、東方豆制品二期項目建成投產。全力推動綠色產品、有機產品認證、推廣和保護,今年新增綠色食品8個以上,“有機食品”保持認證16個。
產業“融合化”,實現競爭能力強。圍繞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”大方向,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、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。以“鏈式”思維抓產業,調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,加快延鏈、補鏈、強鏈、優鏈,推動更多有含金量、含綠量、含新量的高質量農業項目落地生根。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,全力做好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項目建設,以點帶面、輻射全縣,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培育“美麗鄉村+”農業、文化、旅游等新業態,推動田園變公園、村莊變景區、農房變客房。村民變股東。
惠民縣將守好“三農”基本盤,抓好以鄉村產業振興為重心的“三農”各項工作,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,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貢獻惠民力量。